-
“娃的周末又被补习班塞满?
”先别急着掏钱包,9月的无锡把课堂搬进了深海、北斗卫星和化学爆炸里,还统统免费。
少年宫门口,家长队伍拐了三道弯,都想抢一张“未来号”的船票。
别看只是1:10的模型,戴上VR眼镜,手一推操纵杆,船头声呐立刻扫出海底热液喷口,跟打游戏似的。
工作人员透露,真船下个月就开去南海,带上10吨级潜水器,到时候娃们能现场看机器人抓深海蟹,比背《海底两万里》带劲多了。
隔壁舞台“砰”一声巨响,白色烟雾冲上天,孩子们尖叫着往前挤。
《高能科学秀》把液氮、丁烷、激光编进科幻剧本:反派要炸地球,小主角用干冰炮弹反击,三分钟的戏讲完气体膨胀、焰色反应、AI图像识别,台下小学生已经能复述“为什么火焰会变蓝色”。
散场时,穿校服的小胖子拉着妈妈喊“下周还要来”,妈妈一边擦汗一边笑:“比求他写作业容易多了。
”
真正让爸妈们心动的,是两条研学路线表。7条“新质生产力”线,把江阴科技馆的芯片沙盘、宜兴的氢能公交、梁溪北斗空间的真实卫星信号站串成一条线;15条“科学零距离”线,直接开进雪浪云工厂,娃们能用数字孪生系统给机械臂编程,让它现场给奶茶贴封签。
一位初中家长算完账:一趟研学等于半学期信息课,还省掉3980元的机器人兴趣班费用。
最扎心的是颁奖环节。22位“中学生英才计划”新成员上台,最小的才初二,已经跟着太湖实验室做“水下无线充电”课题。6号选手分享说,他小学三年级就混进科协开放日,把院士问的“为什么螃蟹横着走”记了六年,如今真成了科研选题。
台下家长面面相觑:原来差距不是补习班,而是有没有早点把娃扔进“真场景”。
别急,没挤进英才计划也能蹭资源。
科普月1500场活动里,藏着三条“捡漏”路线:周一到周五下午,少年宫负一楼有“银龄数字课堂”,退休爷爷学智能手机,顺带教娃怎么给奶奶远程挂号;周六周日下午,无锡博物院门口发“科学盲盒”,拆开可能是北斗模块,回家就能搭一个定位小车;夜里七点,太湖广场露天放映《奋斗者》舞台剧,讲“蛟龙号”潜航员的故事,散场后主演真身出现,现场“深潜怕不怕黑”。
有人吐槽:“活动太火,根本抢不到。
”内部志愿者偷偷支招:关注“无锡科协”公众号,每天中午12点放次日预约,比抢演唱会门票简单;实在手慢,就去社区科普站刷“N场系列活动”,那里藏着小规模的无人机足球、3D打印笔,人少先体验,娃照样嗨到不想走。
九月还剩一半,别再窝在补习班里刷题了。
把娃扔进“未来号”的VR深海,让他亲手给机械臂写代码,回家路上他可能会突然说:“妈妈,原来物理不是公式,是能让船潜到海底的魔法。
”那一刻,比考满分更值。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