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改成果培育体系建构的省域实践”研讨活动在无锡成功举办

无锡 更新于:2025-07-17 11:26
  • 用户8420497703481
    为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优秀教改成果培育体系,2025年7月13日,由江苏省教科院《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主办、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基础教育期刊社联办、无锡市梁溪区教育局承办的“优秀教改成果培育体系建构的省域实践”研讨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学科共建基地学校活动在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运河分校成功举办。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朱卫国,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与改革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上海市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基础教育期刊社社长宣小红,江苏省教科院院长、党委书记陆岳新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顾春明,无锡市梁溪区教育局局长周唯魏等领导和专家出席活动。来自省内外的专家、教育科研机构、全国知名期刊主编、学校的领导及教师代表260余人和线上20余个省份约8.5万名教师参加活动。开幕式由省教科院副院长曹民生主持。

    会议场景

    朱卫国肯定了项目在研究体系构建、团队建设、区域经验总结及成果辐射探索等方面的初步成效,建议项目组扎根江苏教育实践,潜心研究,不断积累厚实的基础;联系教学实际,贴近一线教师,解决真问题;总结教改项目的培育、生成、推广运用的一般规律,让成果培育有据可依。

    朱卫国会长出席活动并作点评讲话

    李政涛从“如何理解好、如何培育好、如何推广好”三个维度切入,强调优秀教改成果应源于实践问题,对标国家战略、聚焦育人本质,且需通过教学过程检验;培育成果要建构包含顶层设计、价值引领等体系,紧扣设计缺乏系统思考等关键问题,同时建立培育机制与可行策略;推广则要重视转化,还建议本项目进一步完善协同机制等,融入数智技术。

    李政涛教授出席活动并作点评讲话

    宣小红强调了基础教育期刊社“学术引领、成果表达、资源聚合”的三大功能定位,提出以本次活动为契机,链接优质教育资源,凝聚教改项目力量,构建期刊联动机制,联合打造“研究+平台+制度”三位一体的成果培育共同体,推动省域经验向全国辐射。

    陆岳新从教改成果培育推广的战略意义、江苏实践路径、未来方案三方面深入阐述。他强调,优秀教改成果培育推广是助力教育强国强省建设的关键举措,是打造区域教育特色品牌的必由之路,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驱动力量,是推动教科研转型的重要措施。江苏连续三届位居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榜首,得益于对教育规律的尊重与对系统创新的坚持,江苏着力强化顶层设计、价值引领、文化浸润、学术赋能、各方协同、平台搭建、机制保障等七大举措,形成了可借鉴的成果培育孵化与推广应用的宝贵经验和实现路径。未来,江苏将通过完善协同机制、聚焦关键领域、加强人才培育、深化开放合作,推动成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江苏省教科院智慧。

    周唯巍从区域视角介绍了梁溪区的经验,提出“以实践为基、以成果为翼”的发展思路,展现了区域教育品质升级的探索成果。

    宣小红社长、陆岳新院长、周唯巍局长出席活动并讲话

    项目研究成果汇报环节,江苏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优秀教改成果培育体系建构的省域实践”项目组介绍了团队“点面结合、上下贯通、双线并进”的研究思路,探索优秀教改成果产生的内在机理和江苏的典型经验,充分展示了江苏教育工作者为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成果培育与推广体系探路前行的奋进与坚持。项目团队的汇报从实践到理论、从局部到系统,构建起江苏优秀教改成果培育生成与推广应用的“实践图谱”,构建了成果耦合与推动课改深入的江苏经验,为与会者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操作范式。

    项目组汇报

    苏忱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的价值追求、成果要素、归纳表达、应用推广》专题报告,聚焦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的价值追求、成果要素、归纳表达和应用推广,指明了提升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品质的基本路径。建议紧抓教育科研,提升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品质。

    顾春明以《内涵项目建设:让优秀教改成果“长出来”》为题,从项目设立背景、内容、管理、成效等四方面介绍了江苏以项目建设撬动江苏优秀教改成果培育的省域经验。

    重庆市巴蜀小学副校长李永强,杭州天长小学书记、校长楼朝辉分别立足本校国家级教学成果,分享了优秀教学成果从“萌芽”到“成熟”的培育历程,为一线学校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苏忱副会长、顾春明副会长、李永强副校长、楼朝辉书记作专家报告和经验交流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基础教育期刊社社长宣小红、《中国教育报》基教周刊主编汪瑞林、《教学月刊》社社长陈永华、《中小学管理》副主编谢凡、《小学教学》主编殷现宾以及省教科院《江苏教育研究》党支部书记、编审颜莹等围绕“优秀教改成果的生成与表达”展开主编对话。他们指出,当前一线教师发表的成果还存在价值立意不高、选题陈旧、理论缺失等问题,建议教师关注成果的真实性、创新性、价值性、普适性,为一线教师进行专业的成果表达提供了专业指导。

    主编沙龙场景

    此次活动创造性集聚专业协同之力,以理论与实践贯通、区域与省域互动、研究与传播对话的创新,为基础教育教改成果培育与推广勾勒了清晰的行动路径,构建起区域“研究+实践+传播”的优秀教改成果培育生成与推广应用新范式,彰显了成果培育与教改深化耦合的“江苏经验”。

    来源:“江苏教育科研”微信公众号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